一、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期間,為病毒性腸胃炎之主要流行季節,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致病原為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及腺病毒,具高傳染性,主要經由攝食受
汙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,也可透過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含有病毒的嘔吐物飛沫而感染。
二、依據本市 111 年 11 月 1 日至 112 年 1 月 13 日校安通報顯示,近期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學生人數較去(110)年同期略升。
三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,不生飲、不生食,與他人 共食時應使用公筷母匙,並養成肥皂勤洗手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(如廁後、進食 或準備食物前)。倘出現
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絞痛、發燒、頭痛及肌肉酸 痛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,並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。
四、與人體接觸之水源如飲用水及洗手用水應採用自來水。
五、如有諾羅病毒感染症狀應停止處理食物;確診為諾羅 病毒感染之教職員工生及餐飲從業人員,應停止上班、上課,通報學校並待症狀解除 48 小時後才
可恢復上班上課。
六、如有腹瀉、嘔吐之患者,其嘔吐物、排泄物及室內環境空間務必做好清潔 消毒,消毒方式如下:
(一)清理期間應安排其他人士遠離嘔吐物及被污染之地方。
(二)清理者請戴上口罩、手套,用已稀釋成 5000ppm 之漂白水,小心輕灑 在嘔吐物或排泄物上,儘速以拋棄式紙巾、抹布或舊報紙覆蓋吸收主 要濺落
物後清除,然後使用 1000ppm-5000ppm 之漂白水,由外往內擦 拭污染區域,之後再使用 1000ppm-5000ppm 之漂白水,(大範圍)由外 往內擦
拭作用 30 分鐘後再使用清水擦拭即可。
(三)疑似病毒性腸胃炎之環境,以 1000ppm 之稀釋漂白水進行消毒。
(四)清理者完成清理工作後,務必以肥皂與清水澈底洗手。
七、檢附病毒性腸胃炎防治措施 1 份(如附件),並請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制訂之「學校病毒性腸胃炎防治手冊」落實執行疫情防治及衛教宣導,前揭防
治手冊請至該署全球資訊網(http://www.cdc.gov.tw)首頁/傳染病與防疫專題/傳染病介紹/其他傳染病/病毒性腸胃炎/重要指引及教材/學校病毒性腸胃炎防
治手冊,請下載運用。
本校營養午餐有供應甲殼類、芒果、花生、牛奶及羊奶、蛋、堅果類、芝麻、含麩質穀物、大豆、魚類、使用亞硫酸鹽類等11種及其製品,不適合對其過敏體質者食用
本校營養午餐有供應甲殼類、芒果、花生、牛奶及羊奶、蛋、堅果類、芝麻、含麩質穀物、大豆、魚類、使用亞硫酸鹽類等11種及其製品,不適合對其過敏體質者食用